方案与顾问要求
0.1 前言
产品质量体系通用要求是基于ISO9001:2008标准对申请产品检测的公司的质量体系提出的补充要求,申请公司的质量体系在满足ISO9001:2008的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以下质量体系通用要求,公司各部门必须遵照实施。
0.2 适用范围
本公司申请的产品
0.3 定义
关键材料:对产品质量有主要影响作用的物料。这里指产品描述报告上所列举的物料。保险器件。
一致性:(Compliance of product)是指使用的产品在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材料方面与型式试验样品一致的程度。
运行检查:在两次检定期间内,定期对在用仪表进行功能检查,以确定其是否正常而继续用于产品检验和试验。
泰尔产品工厂检查要求
1 检测资源
公司的基础设施至少包括为完成相关行业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常规出厂检验项目所需的检测资源。
公司检测仪表的配备及仪表精度能够完成相关行标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若公司配备的检测仪表不能完全满足检测要求,应采取了适宜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出厂检测项目得到实施。
2 顾客反馈问题处理及通报
公司应及时处理顾客反馈问题,并通报可能被反馈问题影响的其他顾客。
对顾客反馈除应及时处理外,如果反馈问题带有共性,公司还应及时通知其他被此问题影响的顾客或召回;对重大问题应制定长期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
公司如果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变更,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后应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保关键元器件或材料的变更不会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或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1)公司使用的器件和原材料根据其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一般分为“关键”和“一般”两类;
2)公司对“产品描述”所申报的关键元器件或材料的变更(包括更换材料型号或更换材料供方),变更实施应通过必要的测试对变更结果进行验证,测试的方式可以以下其一:
——本公司的工艺试验
——本公司的型式试验
——供方的检验和试验
——委托第三方的检验
3)公司确定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变更应向括泰尔中心申报、获得认可方可实施正式投产;变更申报需提交的资料包括:
——变更申请表
——新的产品描述
——材料测试记录
4 生产过程控制
产品的关键工序是室内缆的二次被覆和护套共工序,关键过程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可行时,公司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视,以确保过程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1) 关键过程应制定作业指导文件;
2) 关键过程应确认、评定和检查并保留相关记录;
3) 关键过程的操作者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并考核上岗。
5 过程变更
当已确定的特殊/关键生产或服务过程发生重大变更时(如:新设备或新工艺),应对变更后的产品实施首件检验,以确保变更后的过程能力满足预期要求。
实施要点:
1) 过程变更是指原过程的操作者、设备执行工艺等发生了重大变化;
2) 过程变更后应通过首件检验或全检等方式来验证过程能力是否得到保持。
6 静电防护
公司应对集成电路、电路板等静电敏感产品提供适当地静电防护。
本公司在室内光缆和配线产品不涉及静电防护。
7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公司应明确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方法,以确保采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规定的要求。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公司进行,也可由供方或第三方进行。
当检验由供方进行时,公司应在采购信息中对供方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并要求供方提供有关的检验数据。
1) 公司应明确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验收要求和验收方法;
2) 对公司不具备检验能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可以由供方或第三方进行;
3) 检验由供方进行时,应向供方明确检验要求并要求其提供检验数据。
8 过程检验
公司应在生产过程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满足要求,并与样品相一致。
1)公司应针对产品特点,在生产的适当阶段设立关键物料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检验点,并明确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抽样量、判定标准等)等;
2)在检验点上,需用明确的表示方法(如图纸、图片、模型、描述说明书等)标明样品的特点(如名称、规格、型号、尺寸、指标等);
3)应为检验配备适宜的检测仪表;
4)过程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价产品的符合性及确保产品与样品的一致性。
9 最终检验
公司实施的最终检验至少应满足相关行业产品标准所规定的产品出厂检验要求。
在获证以后,如有新的标准发布,应确保标准得到落实。
1)最终检验是指产品交付前对公司产品性能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所进行检验和测试,
2)一般情况下产品都有相应的行业产品标准,如如YD/T和产品实施规则等,这些标准都明确规定了产品出厂检验项目。
10 型式试验
公司应对产品进行定期的型式试验,以评价产品持续满足设计要求的能力。型式试验的周期和试验方法应满足相关行业产品标准的要求。
1) 型式试验是指按规定的周期对产品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而进行的验证;
2) 型式试验周期应满足相应的行业产品标准要求;
3) 一般公司都不具备独立完成型式试验的能力,因此型式试验往往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应注意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
11 不合格产品分析
公司应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定期统计,必要时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寻求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机会。
1) 对不合格产品应进行定期统计,必要时还应进行趋势分析;
2)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应适宜发现不合格产品的趋势。
12 运行检查
对用于出厂检验的测量设备除进行使用前或定期校准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于规定的测量活动。当发现运行检查的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产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措施的记录应予保存。
1)运行检查是指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的功能性检查,以判断该设备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
2)当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时,则不仅要求该仪器设备要按有关规定定期校准,确保仪器设备准确。此外,还要对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以简单有效的方法确定设备功能是否正常;
3)需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至少应包括出厂检测设备;
1) 公司应规定运行检查的要求、内容、频次和方法,确定的方法应能保证当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可追溯至已检产品;
2) 当检测设备在使用或运行检查中发现失准或失效时,公司应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13 内部质量审核
公司的内部审核应确定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泰尔中心产品的要求,并包括产品的一致性审核,顾客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输入。
1)通过查阅内审档案评价公司是否把产品的一致性作为审核内容之一;
2)通过查阅记录评价公司是否把顾客投诉的产品质量问题作为内审输入。
14 管理评审内容
公司在进行管理评审时,评审内容应包括公司产品一致性情况。
评审输入中应包括:
a) 产品证书及标志使用情况;
b)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情况;
c) 产品一致性检查情况。
15 产品的一致性
公司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1)产品的一致性(Compliance of product)是指使用的产品在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材料方面保持与型式试验样品一致;
3) 未经批准的变更,不能在变更产品上加贴标志。
16 基本条件符合性
申请的产品实现过程应有基本符合的场地和资源等生产条件;生产地址应与申报一致;申报的人员数量不应有10%以上的出入。
如有公司名称和生产地址及生产模式变更应向机构申报。
17 质量体系有效性
质量体系应保持在有效的状态,包括体系覆盖的产品和场地范围,对以往提出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有效的;证书及标识使用应符合规定要求。
18 试验样品核查
初次检查的产品,型式试验样品所用的关键材料应具有代表性。
监督检查的试验样品,所用的关键材料应是常用的材料。
19 关键材料供方核查
初次检查的产品,其关键材料的供方(生产厂)应纳入体系控制范围,保持其或其代理、经销者的评审资料。
在获证以后,如有变更材料或供方应向机构申报,获得认可后方可正式投入常规生产,以保持一致性。
20 指定试验和抽样
审核员抽取一定数量的车间完工或仓库成品,在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中选择2-4项由公司的检验人员操作检验,检验结果应是合格的。
对监督检查的情况还应按规则抽样和封样,作为年度监督产品测试的样品。
对试验不合格的产品,监督试验的样品允许再抽样一次。